這部片近來在台灣紅得不得了, 我不停地在其他人的部落格上面讀到這部電影. 聽說場場電影院大爆滿, 許多人聲稱這是近幾年最好看的國片之一, 看了會讓人感動不已, 熱血沸騰.
有這麼好看的台灣國片, 我當然不能錯過. 偏偏人在美國, 看不到最新的台灣電影, 只好採取盜版的方式, 上網路下載來看.
故事大意: (轉載自海角七號官網)
“六十多年前, 台灣光復, 日本人撤離. 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, 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: 友子. 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, 因此, 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, 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.
六十多年後, 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, 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, 幾個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: 失意樂團主唱阿嘉, 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, 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, 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, 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, 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, 這幾個不相干的人, 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, 並在三天後表演, 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, 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, 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, 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”
看完以後, 老實說, 我覺得還好耶…
不要生氣呀, 臺灣影迷. 是真的滿好看的. 非常具有臺灣濃厚鄉土味, 故事劇情很簡單, 但角色鮮明. 茂伯爆笑的”我是國寶”一句話讓我捧腹大笑不已. 導演也把墾丁恆春拍得如此美麗. 看到一群平凡人努力地組樂團來找回自己的夢想, 真的會讓人感到熱血不已. 以國片來說, 真的是滿不錯的一部電影.
但劇情不停穿插六十年前舊情書的內容, 感覺跟正在演的電影劇情沒什麼相關. 有些劇情感覺交代得不清不楚. 有些角色我都不曉得到底需不需要出現在電影中, 像林曉培飾演的旅館清潔工到底代表的是什麼? 她怎麼會講這麼流利的日文? 是不是我看得不仔細, 有些地方我真的看不太懂耶.
大概也是我離開台灣太久了, 對台灣的一切已經感到不是很熟悉. 有些台語對白聽起來雖然很好笑, 卻沒有跟身在台灣長大的人有一樣的感觸. 像劇情裡面主席一直唸的”BOT”是什麼意思呀?
不過還算是很好看的電影啦, 大力推薦給想念台灣鄉土風情的人.
我也想看這部片哩
我這個星期四要回台灣了
可是聽說那個時候應該已經下檔這部片了!
版主回覆:(10/06/2008 10:33:59 PM)
網路上應該找得到喔…
Build, Operate, Transfer
好像就是政府把案子包出去給民間財團做,財團建好後可以經營幾十年,
之後在轉回給政府。弄不清楚的話這中間可能就有圖利特定財團的弊端啦。
版主回覆:(10/07/2008 03:36:19 PM)
喔是這樣喔~ 哇從來沒聽過…謝謝你的解答.
呵呵 我有一個朋友他看完之後也覺得好像還好而已
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嘛
而且電影這個東西
越是期望越高的去看
通常都會覺得不怎麼好看
不過你說的對
以國片來說 這算是一片不錯的電影了!
很少有國片會把流行音樂跟電影那麼緊密的結合在一起
而且還不會拖拖拉拉的
因為顛覆了對國片的刻版印像 也難怪會那麼受歡迎囉 ^^
版主回覆:(10/09/2008 04:32:21 AM)
也沒錯, 海角七號的劇情不會拖拖拉拉, 還滿順的.
我最近看了一部蔡明亮的電影”黑眼圈”, 滿抽象的, 一點都看不懂.
比較起來海角七號就好看多了.